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0分)
福建闽西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如龙岩采茶灯起源于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龙岩采茶灯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龙岩新罗区组织万人表演了龙岩舞曲“采茶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瑰宝,推动了“采茶灯”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如何将古老而深厚的优秀文化进一步创新?(10分)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因为国家如此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因为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
②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电影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食粮之一,满足观众对高品位电影的需要,是当代电影工作者的使命。因此,电影人对电影、观众要有足够的诚意。只有对观众负责,才能收获掌声,收获票房。电影《建国大业》自上映以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文化创新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④必须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面对一些学者把风水术说成是“环境科学”的观点,我们应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B.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
C.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
D.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 |
濮存昕在一则公益广告中谈到,“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这表明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