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A.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
C.正确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
2.“山、雨、月、松、泉、石”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山间景物巧妙结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这告诉我们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决定了走曲折的路 |
C.事物内部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
D.把不同事物简单组合,就能获得最大的整体功能 |
3.《山居秋暝》中作者以“竹喧”.“莲动”衬“空山”之静,勾画出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这一创作技巧蕴涵的哲理是
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
B.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
C.任何两个具体的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D.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
建设“绿色广东”是广东省的热点话题。而“绿色广东”不是简单的“绿化广东”,它包括了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涵盖了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②有了联系就促成了发展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人类实践所具有的:( )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历史性 |
D.社会性 |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材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自然界是运动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
在鲁迅看来,文化的发展“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假使能够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必腐败的。”这一比喻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变化无常 |
B.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
C.自然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D.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