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考察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时说:一个人,整天坐着不动,毛细血管就会栓塞,手脚麻木;如果大家都浮在上边,不跑农家地头,远离基层,脱离群众,就要出“大毛病”。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B.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定了事物的发展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经济运行虽然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基础尚不稳固,压力仍然较大。上述认识
①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 ④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正式启动。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是
A.是从矛盾特殊性到矛盾普遍性的过程 |
B.是从矛盾普遍性到矛盾特殊性的过程 |
C.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 |
D.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写景状物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否则就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说明
A.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征 |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
C.正确认识事物离不开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主观联系 |
2.“山、雨、月、松、泉、石”都是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作者把这些山间景物巧妙结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这告诉我们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决定了走曲折的路 |
C.事物内部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
D.把不同事物简单组合,就能获得最大的整体功能 |
3.《山居秋暝》中作者以“竹喧”.“莲动”衬“空山”之静,勾画出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这一创作技巧蕴涵的哲理是
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
B.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
C.任何两个具体的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D.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
建设“绿色广东”是广东省的热点话题。而“绿色广东”不是简单的“绿化广东”,它包括了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涵盖了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②有了联系就促成了发展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人类实践所具有的:( )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历史性 |
D.社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