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 )
A.传统习俗 |
B.传统建筑 |
C.传统文艺 |
D.传统思想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处何方,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 )
A.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C.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
D.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据此回答第5~6题。
5.诗中所描写的过春节的习俗至今比较普遍保存的有( )
A.放鞭炮、贴春联 B.喝屠苏酒 C.开门迎财神 D.挂桃符避邪
6.一千多年前形成的习俗能够延续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说明了( )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④许多传统习俗得到了本民族的广泛认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是( )
A.昆曲 |
B.水墨画 |
C.四合院 |
D.哥特式建筑 |
为了提高全校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某中学党支
部、德育处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
从历史中走来——承继文化的血脉
学校安排历史组老师开设了《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回顾中外历史同学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民族与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光大拓扬和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1)听了讲座后,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5分)
从自己做起——付诸行动促团结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认识到,增进民族团结需要靠各民族人民包括我们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民族团结无小事。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2)面对下列可能遇到的情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情景一:暑假到西藏旅游,导游提醒,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与禁忌很重要。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倒酥油茶敬客时,客人需待主人双手捧至面前时,才能接过去喝,切不可自行端喝; 藏族人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
情景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身边外来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也不断增加。有消费者与一位卖烤羊肉串的维吾尔族青年与发生纠纷争执时,旁边有人借机煽动,试图制造事端。
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考试范围。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