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1.2010年1月15日,中国政府宣布向海地提供价值三千万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运送第一批九十吨救灾物资的两架包机于北京时间十六日飞赴海地首都太子港。这里的“救灾物资”( )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2.
地震导致太子港物价全面上涨,饮水、汽油、电话卡的价格都破了当地最高记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子港本身缺乏物资而又涌进了大批携带美金的外国救援队伍。这表明( )
①供给会影响价格 ②需求对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③“物以稀为贵”,出现了买方市场 ④“物以稀为贵”,出现了卖方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8分)
(2)我们怎样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0分)
为积极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发出的“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号召,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开展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们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有人认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只能依靠社会实践。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4分)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 (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