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9分)

材料二:围绕2010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某班同学开展了讨论。甲同学认为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乙同学认为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必须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从我做起。丙同学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

(2)发展低碳经济,我们中学生责无旁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9分)

 

(1)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节能减排。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否则会遭受自然的惩罚。 (每个要点3分。) (2)①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面对气候变化,我们要改变原有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如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发展的观点也可.) (每个要点3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二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实际效果

利用暑假恶补数学。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

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道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10分)

 

查看答案

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一位老师上课时津津有味地介绍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位同学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位同学回答:“是美丽的花!”而第三位同学的回答是:“我想我们要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多年以后,前两位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位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敢于超越自我                     B.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C.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D.要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

 

查看答案

评价原则之间常存在矛盾。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就要增加成本,使产品的价格上升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分析产品的性价比,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这启示我们,企业确定一个好的选择点所运用的哲学方法是

A.两点论      B.重点论       C.均衡论        D.一点论

 

查看答案

我们常说:“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句话体现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规律的客观性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