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2分)材料一: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

(12分)材料一: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作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

材料二: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只此一家,别无他店”的文化自大主义,用拒不承认或幻想取消世界上的多元文化的思维,去搞文化建设,不知道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参照物和对比尺度是什么,必然导致盲目自负、固步自封、简单化和低标准,甚至失去改革发展的动力;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世界和多民族文化,不懂得多元文化的主体价值,就会忽视甚至蔑视各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结果不是走向文化霸权主义、专制主义,就是走向文化投降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8分)

 

(12分)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内容,又有糟粕成分,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材料二说明了在文化建设中,如果没有把握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必然会出现错误的倾向。(4分)(2)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时,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②我们在把握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时,一方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8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2010年中山市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围绕“广州亚运”主题,开展万民长跑等体育运动;开展演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公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推进公民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教育部的这一改革

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②能够确保各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交流

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查看答案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不断的交汇与融合中,“见贤思齐”是我们崇尚文化交流的理念。因此,我们

A.应该用优秀的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

B.要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延续……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摩登的彼此抵触又相偎中,我们依恋文化记忆的温暖,也渴慕文化憧憬的力量。材料主要说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D.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包容差异、尊重个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