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材料一: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作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
材料二: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只此一家,别无他店”的文化自大主义,用拒不承认或幻想取消世界上的多元文化的思维,去搞文化建设,不知道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参照物和对比尺度是什么,必然导致盲目自负、固步自封、简单化和低标准,甚至失去改革发展的动力;用这种态度去看待世界和多民族文化,不懂得多元文化的主体价值,就会忽视甚至蔑视各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结果不是走向文化霸权主义、专制主义,就是走向文化投降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1)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问题?(8分)
(12分)2010年中山市为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围绕“广州亚运”主题,开展万民长跑等体育运动;开展演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系列措施使公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推进公民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自2001年教育部取消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姻状况的限制以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教育部的这一改革
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全民学习热情②能够确保各年龄段的考生接受高等教育③是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④彰显“活到老、学到老”,让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理念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反映了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交流 |
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要面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不断的交汇与融合中,“见贤思齐”是我们崇尚文化交流的理念。因此,我们
A.应该用优秀的外来文化取代本民族的文化 |
B.要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D.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 |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延续……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摩登的彼此抵触又相偎中,我们依恋文化记忆的温暖,也渴慕文化憧憬的力量。材料主要说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
B.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
C.传统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
D.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包容差异、尊重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