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的文字和我国的汉字非常相似,甚至相同,这种现象被文化界形容为“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说明( )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同的
C.中华文化主导着东方文化的发展 D.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交融和渗透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表达了( )
A.文化的产生根源 B.文化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巨大力量 D.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这表明( )
A.中华文化因包容性而不断同化其他民族文化
B.传统文化一脉相传,一成不变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D.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起来的先进的思想
蒙古包,这种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模式伴随着蒙古族走过了漫长的年代。蒙古包色泽洁白,整个形体为圆状,套瑙与乌尼连接,呈日月射光状,是蒙古族尚圆、尚日月的审美心理表现。这说明(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文化继承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的继承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以上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近年来,各地刮起了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全国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 家,诸葛到处都有,尧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 这种状况启示我们必须( )
A.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C.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封闭主义 D.吸纳传统文化精髓,警惕迷失文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