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前景。这一伟大设想是:
A.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
B.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道德理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组成部分
D.中国人民最终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
“只想不做,便是空想;既想又做,才是理想。”这句话突出强调了:
A.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理想的实现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D.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汶川地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提高避险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灾难,加强公共建筑的抗震标准?人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认识具有反复性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广大参战民警和现役官兵充分发挥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作风,舍小家、顾大家,最大限度地抢救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安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认可。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是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②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体现出来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④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据此回答6—7题:
1.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谭千秋老师用双臂将4名学生紧紧掩护在身下,孩子获救了,而他则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趋利避害”虽然是人和动物的本能,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因为:
A.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B.人性本善,后天可以为善
C.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
D.人的自然性制约着人的社会属性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发生后,众多志愿者冒着危险,奔赴灾区,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这表明
①集体主义是全国人民普遍遵循的价值取向
②享乐主义价值观已被人们普遍放弃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是一致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江苏华西村,有几则名言鼎鼎有名:“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不听群众的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富也不是社会主义,一村富了不算富,先富必须带后富。”据此回答4~5题。
1.“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
B.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决定作用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D.不同的价值观其导向作用不同
2.干部之所以要听群众的话,是因为
①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只要树立符合群众利益的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