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古代诗词或典故,说明一些问题,显示出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据此回答12—13题。
1.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
C.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向前进 |
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
2.温家宝总理回答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问题时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其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①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②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去年,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饱受好评。据了解,卡梅隆是在看到《指环王》以后,才敢把尘封多年的《阿凡达》剧本拿出来拍摄。他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了拍摄该片他又革新了3D技术。于是在《阿凡达》中,我们看到了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些逼真的3D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令人相信科技的进步的确会改变电影的观感。卡梅隆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这主要说明(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据此回答8—10题。
1.下列能够证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关于运动,有这么几种看法: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一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惠施、黑格尔、赫拉克利特、僧肇的观点按照顺序依次是( )
①辩证法 ②形而上学 ③唯心主义 ④ 相对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④③②① |
D.④③①② |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选项可以称之为规律的有( )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②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⑥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④⑤⑥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
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据此回答1—5题。
1.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⑤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A.②④ |
B.③⑤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
B.世界的本原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 |
B.唯心主义 |
C.可知论 |
D.辩证法 |
4.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成为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 )
A.把一切哲学都结合在一起,有其他哲学的优点 |
B.属于思想文化范围,由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决定 |
C.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 |
D.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5.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有机统一 |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
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材料一:“缺工”、“抢人”成了节后企业老板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如安徽、河南同样出现“用工荒”。有报道说有省份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同时,另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就业难”,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不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材料二:这两种现象的根本症结都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用工荒”、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材料三: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路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用工荒”在倒逼企业加快转型,不能仅满足于提高工资来吸引农民工,解决暂时的用工荒;同时,企业的升级换代又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难的现实压力。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1)运用唯物辩证法说明如何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9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当代青年学生如何为将来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