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比例为8:1。在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修改为4:1。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实行“同票同权”。这表明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回答17~18题。
1.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B.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要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体现的哲理有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需要为转移
②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④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运动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从哲学的角度,漫画《“高”者得奖》告诫我们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B.辩证的否定观要求具有创新观念
C.矛盾的对立统一促进事物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对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B.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D. 办事情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4题。
1.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因此,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体现了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A.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③④
2.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这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体现了
①要认识生态发展规律,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②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③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10年3月19~21日,温家宝总理深入旱灾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早救灾工作。回答10~11题。
1.据气象部门统计,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日,云南、贵州两省平均降水量分别只有163.7毫米和153.2毫米.均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气象专家称,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该地区的持续旱情。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④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①④
2.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要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