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6分)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16分)
200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对于年轻一代,我们需要用灿烂历史和伟大成就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更需要引导他们从点点滴滴做起,踏踏实实地沉下去,触摸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这表明,要加强自身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 ( )
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④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1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关系的建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 )
A.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
B.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
C.我们应该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志愿者 |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鼓励创新 |
中华文化历尽沧桑,在近代以前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主要归功于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
B.中国历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
C.中华文化善变的特征 |
D.中华文化善于同化和影响异族文化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