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某村原来是个贫困村,政府给钱给物十几年也没有让其脱贫,该村农业...

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某村原来是个贫困村,政府给钱给物十几年也没有让其脱贫,该村农业种植完全看天,天公作美时即有好收成,旱涝作怪时就会颗粒无收。后来该地政府和党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作出决定,投资兴修水利,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进行反季节多项农作物种植,并且远销外地市场,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致富链”活动,把党员与会经营的富裕户、劳动技能低的贫困户联系起来。现在该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该地方政府前后两种不同做法主要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10分)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反对和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和前提,反对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④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⑤善于抓住重点,反对主次不分或主次颠倒。⑥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割裂内外因的关系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答对5点即可)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3月5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去年我们所做的各项惠及民生,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举措,并提出了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坦陈: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问题?(1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新中国60年》序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六十年来,我国顺利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10分)

材料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主席万刚说:“60年来,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与新中国一路同行、成就卓著;展望未来,多党合作事业重任在肩、前景远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致公党为促进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发挥了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哪些内容?(10分)

 

查看答案

材料: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实施促进中西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六大“软肋”制约着中部的进一步“崛起”:产业结构出现“偏”;经济体制存在“僵”,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经济效益高和发展速度快的企业少;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会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有关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10分)

 

查看答案

材料: 2009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对中国的外部需求的急剧减少,中国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放在全面扩大国内需求上,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刺激消费,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要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30年来,我们党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方式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成熟,并进行逐步演进与探索,显示了中国共产党                                         (    )

①与时俱进,坚持科学执政                 ②坚持民主执政,依法行政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