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二学生在采访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到农村任职还不太能够接受。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劝说那些有疑虑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子女当大学生村官的人生选择。 (10分)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0分)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12分)
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结合材料分析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唯物论依据。(10分)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灵魂的丰碑,他们舍己救人的“梯子”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回答30-32题。
1.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荆州,感动了全国,展现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④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是人生真正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三名“90后”大学生因救人而溺亡的事件传遍全国,引发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值,也有人认为不值。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正确认识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3位牺牲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授予英雄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号召向他们学习。长江大学英雄集体的献身精神说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③他们的价值选择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某大学2009届毕业生,求职时他热衷于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大城市,根本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条件较差的小城镇或乡村。其结果是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难实现就业。这位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没有从社会和个人的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没有很好的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低碳达人”,正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表明
A.认识成为推动实践不断发展的动力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能动的影响
C.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