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2009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选举法修正草案》将这一规定修改为: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修改:
①.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③.反映了我国选举方式的不断完善
④.折射出国家进一步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的原则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
A.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B.公民的言论自由 |
C.公民的申诉权和控告权 |
D.公民的监督权 |
(10分)
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有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应努力运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从职能范围看,世贸组织属于哪一类国际组织?(4分)
A: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B:全球性的国际组织
C: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D: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请分析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理由。(6分)
某校高二学生在采访大学生村官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有些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到农村任职还不太能够接受。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劝说那些有疑虑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子女当大学生村官的人生选择。 (10分)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材料二: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材料三: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1)结合材料一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0分)
(2)请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三加以分析说明。(12分)
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结合材料分析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唯物论依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