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材料一: 2011年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他指出:“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
材料二:2011年1月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1)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与美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8分)
(2)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美为什么要做伙伴而非对手?(6分)
(18分)材料一:2010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注:2010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
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回答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过高收入。”
十七大报告则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简述这一现象对经济后续发展的影响。(8分)
(2)结合材料二,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0分)
(8分)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意见,A省省长发布了《致A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
辨题: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8分)
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官二代醉驾撞飞两女生,事后一句“我爸是李刚”震惊网络。然而,当舆论强烈关注的时候,目击现场的学生却陷入了“集体沉默”。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必须,有人认为这种“沉默”是公正和良知的“沉没”。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是因人而异 ②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
③危急中很难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主观因素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年1月,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发布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单,“给力”、“上海花祭”、“3Q战争”、“婴儿黑洞”、“中俄新蜜月”等词入选,涵盖时事、婚恋、娱乐、网络、灾难等各种社会热点。这说明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变化折射社会存在的变化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2011年1月5日,《山东商报》报道,针对不少儿女只注重对父母物质生活的照顾,忽视父母的精神需求这一现象,新修订的老年法特别强调“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此次修订主要体现了
A.坚持两点论、全面观点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D.以人为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