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2011年“两会”的主题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包括财税体制、干部和地方政府考核体制、收入分配体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现有的体制、机制都是长期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反握主要矛盾
②改革上层建筑就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矛盾双方之间的转化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年3月11日,一场特大地震冲击了日本并在太平洋引发海啸,几十年前,地震研究技术和力量获得了长足进步,很多研究人员自信地认为,他们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日期,从而为人员疏散和实施其他救护措施提供时间,然而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方法是可靠的。这说明
①实践证明人们不可能正确预测地震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全球超过十亿人为地球“熄灯一小时”,该活动旨在提醒全球民众共同关注气候变化,形成绿色环保理念并采取切实行动,注意生活细节,低碳生产生活,保护地球家园,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无论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作为首部播出的建党90周年献礼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讲述了我国 研制“两弹一星”前前后后的曲折历程,再现了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的传奇人生,好多场景都让观众潸然泪下,不少观众强烈要求重播。播出上述献礼剧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价值观对于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从2011年1月17日开台,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以每天300次的频率播放,中国国家形象第一次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
①是因为优秀的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是因为只有进行文化宣传,才能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④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升我国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有多家国际著名经济机构预测,到2030年,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将是中国占19%、美国16%、印度9%,其他前几位依次为日本、巴西、俄国斯、德国、墨西哥、法国、英国。这一预测说明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 ②世界形成中、美两极格局
③我国经济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 ④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