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回眸“十一五”。 注:“十一五”期间,...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回眸“十一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624亿元,年均增长23.6%;2006年至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从5464亿元增加到12450亿元,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3亿中小学生实现免费教育;医疗卫生支出从1421亿元增加到474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4394亿元增加到9081亿元;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补助资金从2007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1亿元;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

材料二:展望“十二五”。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意义。(14分)

(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假设你是某市的市委书记,你将如何为保障和改善当地的民生事业尽职尽责?(12分)

(3)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6分)

 

(1)①材料一反映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在节能减排目标、GDP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分)说明我国“十一五”期间,在实现科学发展、经济转型、民生改善、人民共享、社会和诣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分)②取得成绩的原因:是我国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正确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了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意义:这些成就的取得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第一小问:①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2分);②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要求的,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所要求的。(2分);③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由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2分)。第二小问: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分);②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2分)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 (3)①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分);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分)③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智慧、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增加社会物质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主席向他们颁奖。国家奖励创新型人才意味着

①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国家鼓励创新,因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④创新使人类思维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近日提出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期望通过这个模拟器,预知更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然后再根据这些模型模拟出的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危机的产生或减小危机带来的灾害。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设想进一步佐证了

①科学家的兴趣和思考是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源泉          

②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推进建造“活地球模拟器”的根本动力

③人类的能力是巨大的,能创造出新事物            

④把握事物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李克强副总理2010年12月20日参观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展示时强调:要把强化生态环保作为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把解决好突出的环境问题作为促和谐、可持续的重点任务。从联系的观点看,这说明

①只有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③要充分发挥局部的统帅作用,就要从整体着眼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0年为了抗击通胀,一年里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以往齐步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变为分步走,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际情形的变化是政策调整和转变的依据

②政策调整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③不同的实践关系是政策调整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1年是我国辛亥革命100周年。某市教育、宣传、团委等部门开展了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人们的思想在文化陶冶中升华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

③抓住了文化建设的根本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