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说明的主要哲理是
①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在营救两名落水少年时不幸牺牲。教育部授予他们“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②精神贡献与物质贡献是统一的
③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
④人生价值体现在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英雄群体奋不顾身救人的同时,附近渔船上的个别人无动于衷,不肯伸出援手甚至“挟尸要价”。后者的行为
①将金钱作为唯一追求,是拜金主义的表现
②以个人私利为中心,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③无可非议,见义勇为不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④亵渎了生命至上原则,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当前,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学者称:按CPI(消费物价指数)计算,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的,一篮子商品中1/3是食品,食品中l/3是猪肉,所以,把猪管好就行了。这里的“把猪管好就行了”所蕴涵的哲理与下列俗语、成语相同的是
①打蛇要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将更大幅度提高减排力度,宣布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据此回答问题。
1.我国更大幅度提高减排力度,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世界走向了多极化,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D.积极履行主权国家义务,承担国际责任
2.为实现这一减排目标,我国需要
A.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B.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工作
C.坚持内因决定外因,环境保护工作首先从自身做起
D.树立创新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9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指出,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奥巴马表示,美方致力于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平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这体现了
①要统筹全局,防止片面性
②要把握适度原则,注重量的积累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既要看到事物发展方向是前进的,更要看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09年10月31日,“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不幸与世长辞。钱学森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在没有充分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成功的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正如他所强调的:“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由此可见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创造性思维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极为有利
③科学精神就是坚持创新以制造出自然物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战胜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