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6分)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

(16分)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分析“低碳生活”体现的消费理念。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10分)

(2)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请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6分)

 

(1)消费理念:低碳生活方式既节约了个人开支,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又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6分) (2)①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②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③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6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6分)2006—2010的五年,作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2011年,这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  增强调控、加强监管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材料二  确保供应、稳定物价

物价“涨”声一片,已成为劫持公众幸福感的一大“主犯”。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后,食用油、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走高,经历了一波惊心动魄的涨价。2010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贯彻国务院要求,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以稳定物价,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

材料三  发展教育、彰显公平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规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材料四  收入分配、彰显公平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不足”、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所有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针对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10分)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务院是如何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的?(8分)

(3)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8分)

(4)材料四“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反映了传统文化中什么文化形式?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0分)

 

查看答案

漫画《忆往昔》体现的哲学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历史和现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B.价值选择源于对价值的正确判断

C.现实和历史之间存在高度的概括性       D.社会意识随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2010年10月印尼连遭强震海啸火山喷发三重自然灾害,损失惨重,引发人们思考。回答下列各题。

1.“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但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普通人来说,这种模糊预测法显然远远不够。这说明

①大自然的变动规律无章可循      ②人类仍不能掌握地震下一次“发脾气”时间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世界上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无法让人们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随着印度海底出现了大面积的升降,出现了重力差,就引起了海啸。地震发生以后,一个印尼场要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引起火山爆发。这启示我们

A.顺势而为,静观自然瞬息万变           B.分析现状,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C.积极应对,事物发展的前途光明         D.承认矛盾,寻找方法解决已有矛盾

 

查看答案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

 

查看答案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网络和数字技术  

①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