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历来推崇“薄利多销”;而犹太商人则认为“一种商品既然利薄,何不弃之,选择利厚的产品去生产和销售不是更好吗”。以上两种观点:
①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
②都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都看到了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④都能够自觉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张先生有10000美元,准备用于储蓄。如果他储蓄时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汇率是1美元=6.9元人民币。一年后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4%,美元调整为3%,汇率是1美元=6.8元人民币。张先生一年定期储蓄可能获得的最大本息收益为(注: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遇有利率调整,按存单开主户日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A、70720元人民币 B、10400美元
C、74880元人民币 D、10451美元
材料:十二五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十一五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部市场的变化,二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三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趋势性的变化比十一五增多了。过去30年是“生存型”阶段,十一五时期“发展型”的阶段性问题突出了。我们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同“发展型”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所以,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强调增长方式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一方面要靠自主创新,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材料体 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13分)
材料:世博会是展示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台。2010 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来到这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每天又有数十万人离开这里,带走人类智慧文明的火花。上海世博会,将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带到了我们身边,许多过去只在地图上存在的地方原汁原味地还原到我们眼前,许多过去只在新闻报道中耳闻的案例生动地在展馆中再现。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世界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争相绽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世界文明的绚烂多彩。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上海世博会所展现的各国不同特色的文化?(13分)
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回答问题。
1.材料一:如图表: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
全 国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东北地区 |
劳动力总量(万人) |
13181 |
3846 |
4918 |
4035 |
382 |
文化程度构成(%) |
|
|
|
|
|
文 盲 |
1.2 |
0.9 |
1.1 |
1.7 |
0.5 |
小 学 |
18.7 |
15.0 |
16.5 |
24.9 |
20.1 |
初 中 |
70.1 |
70.9 |
73.0 |
65.5 |
71.8 |
高 中 |
8.7 |
11.4 |
8.0 |
6.9 |
5.9 |
大专及以上 |
1.3 |
1.8 |
1.0 |
1.0 |
1.7 |
材料二: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中有1.05亿以上农业户籍人口,其中占大部分的农民工多数为报酬低廉的简单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就业现象。农民工居住条件差,子女受教育难,无安全保障,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低。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放宽户籍限制。11月16日,成都市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在劳动就业、 社会保险、住房贷款、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⑴包容性增长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简述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信息。(4分)
⑵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农民工变市民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什么积极作用?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出分析。(9分)
2.材料:包容性增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一脉相承。包容性增长要求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方式,即去“GDP主义”化,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 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包容性增长需要党和政府改变发展思维。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及要求所体现的政治学依据。(13分)
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①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