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涵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具有典型的中国风,词义内容仿古典诗词的创作,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歌词里有书法或国画的元素存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听众产生共鸣。《龙文》的成功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对外来文化,需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对传统文化,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事片《惊天动地》,真实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视听效果,影片还注重了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使其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
①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