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伪,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判断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A书本知识必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
由载人航天技术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将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领域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带领人类进入全新的“太空文明”时代。由此可见
A科学实验是一项和人类共始终的实践活动
B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实验可以取代生产实践活动
D科学实验是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
移动通信技术已不断发展,从1G手机只能进入语音通话,2G有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到3G手机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能够提供网页浏览、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功能。这体现了
(1)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
(2)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提供物质条件
(3)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4)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向前发展
A(1)(2)(3)(4) B(2)(3)(4) C(1)(3)(4) D(2)(3)
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盖。”这启示我们
A人类永远不能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神或上帝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 D人类的认识是无限深化、发展的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特大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据此回答问题.
1.20美国《科学美国人》发表文章指出:早在公元前780年,中国就开始记录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公元二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地动仪几十年前,地震研究技术和力量获得了长足进步,很多研究人员自信地认为他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然而,1985年由美国地震局资助的一项地震预测实验却没有成功。中国和日本也资助了一些地震预测项目也没有获得成功。这说明
(1)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认识具有反复性
(3)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4)地震的本质是人无法预测的
A(1)(2)(3)(4) B(2)(3)(4) C(1)(2)(3) D(2)(3)
2.3月13日日本《经济新闻报》发表文章“日核电站安全‘防线’缘何失败”。指出,在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国,要确保核电站安全有两个条件:一是设计核电站是要保证即使其所在地发生超出预期的大地震,其设施也足以抗震;第二,即使发生超出预期的大地震,也能安全停止核反应堆活动,并具备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多重安全措施。但日本和电站应对地震的各种设施都十分脆弱,没有电源这一破绽使得安全策略的裂缝越来越大。这说明
(1)日本核电站的安全措施具有合力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4)核电站安全是无法保证的
A(1)(2)(3)(4)B(2)(3)(4)C(1)(2)(3)D(2)(3)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做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1)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2)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3)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4)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规律
A(1)(2)(3)B(2)(3)C(1)(3)D(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