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民政部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通报指出,2009年上半年,384人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环境专家指出,人类对环境的无节制开发是造成这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灾害面前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12分)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受旱严重,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2009年2月下旬的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增雨。人工增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条件,形成降雨。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自然
C.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
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⑤静也是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列宁说,物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是指
①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②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 ④有了物质,就有了意识
A.①②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据此回答问题。
1.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的影响
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
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