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保持物价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据此回答问题。
1.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次物价上涨
①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比高收入家庭要大
②农副产品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
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会有所下降
④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会下降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2.面对物价持续上涨,我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①采取行政手段,调控所有商品的市场价格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
③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④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小幅加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面对物价上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列体现政府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措施有
①由市场自发平抑物价 ②给予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适当的价格补贴
③打击囤积居奇,增加市场供应 ④适当减少流通环节,适当减少或免除各种费的征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4.我国经济发展一大制约因素是消费不足,尤其是农村消费不足。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
A.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
B.依靠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和财政补贴 |
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消费 |
D.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共14分)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围墙外的一条马路上,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骑着电单车被后面赶来的一辆雪佛兰轿车撞倒,痛苦地躺在了地下。噩梦还没有完,雪佛兰轿车撞人之后返回来,下来一个年轻人,见这位在痛苦中挣扎的妈妈还没有死,用30厘米长的尖刀在这位年轻妈妈身体上连捅八刀,直至当场死亡。这个年轻人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这就是备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
媒体评论:“药家鑫事件”折射出了公民人格教育的缺失,并呼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如何才能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 (10分)
(共18分)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谓“文化寻根”现象的折射,这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密切相关。就现实层面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国学也穿上了“现代时装”,并通过通俗化的解读,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国学,推动国学发展,就是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6分)
(2)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是什么?(12分)
(共8分)文化的作用有什么?某中学高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举例论证。
甲同学:透过礼仪折射文化作用。奥运会上,欧美国家的颁奖嘉宾习惯以拥抱和吻面礼的方式对获奖运动员表示祝贺;来自泰国的运动员则习惯用“合十礼”向观众和裁判表示感谢。
乙同学:透过国歌印证文化作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以往的“奏国歌”改成了“唱国歌”,这一小的变动引起了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的共鸣。他们起赞“唱”国歌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有助于提振全民士气,唤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丙同学:透过校园“读书节”说明文化作用。“读书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品位,形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丁同学:透过“嫦娥一号”实证文化作用。“嫦娥一号”成功撞月,成为太空探索史的里程碑。它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问:甲、乙、丙、丁同学分别从哪些角度揭示了文化的作用?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②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④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