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写过一本书,叫《阅读史》。书中一幅照片令我们震撼:19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的墙壁也已倾颓,地上满是砖石,竟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检自己喜爱的图书。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需要优秀书籍作为精神支撑,是因为
A.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协调发展 B.文化对战争有一定的反作用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人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各国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终极目标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D.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句诗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积极向上的 D.只存在于精神领域
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