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5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
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8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 ____,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_______。
A.28% 44元 |
B.25% 40元 |
C.22% 36元 |
D.25% 37.5元 |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表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进行分析。(9分)
材料二:个人的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换一部手机,大自然就得付出100吨材料和能源的代价,坐飞机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生产1公斤小麦需要900升水……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人类消费的过错,消费者是祸首也是受害者。
材料三:浙江衢州市已建成该省最大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浙江恒鑫电力有限公司,电厂每年燃烧19万多吨农作物废弃物,折合标煤8.27万吨,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35万吨。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在产业培育。衢州的这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整合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低碳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目前已初步建成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其能耗低,污染少,技术路径先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结合材料二、三,请你从经济常识角度为消费者、企业、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15分)
材料四:我国2009年11月26日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我国政府减排的这种努力没有前提条件,也不与其他国家减排行动挂钩,而发达国家在不愿承诺大规模量化减排的同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应受到国际监督,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对这一违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相关规定的要求,中国和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已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在此次大会上接受‘三可’要求。”
(3)结合材料四,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相统一的。(8分)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了“四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据此回答1-2题。
1.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的“四个坚持”,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②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西藏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
A.有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统一起来
B.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高度自治
C.是由中国共产党创造并付诸实践的
D.是西藏自治区的根本政治制度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把反腐败问题作为会议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为消除腐败中国共产党应当
①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 ②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党群关系 ③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健全党的监督体系 ④坚持依法治国,带头守法,坚持依法执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09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如何使房地产建设能走入一个健康的轨道,首先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么,市场要做什么。下列属于政府应做的是
①坚持科学执政,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②进行经济调节,用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 ③加强市场监管,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④提供公共服务,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三大阵营(欧盟、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之间激烈交锋,争论和妥协成为这次大会的显著特征。在对待全球问题的态度上有如此大的差别表明
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 |
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 |
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不可能有一致的反映 |
D.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