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

(2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一  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各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f1、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根据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8分)

材料三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在振兴文化产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1分)

 

35.(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肖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内需,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顺应这种大规模的文化需求,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几尢形成的。(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促使了《规划》的出台。(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体现了这一点。(2分)    (3)①履行好经济职能。政府要广泛运用经济调节手段,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②履行好文化职能。政府要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3分)③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④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文化交流。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既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2分) 注:凡主观性试题,不要死抠评分标准,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英国伦敦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指出,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俄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胡锦涛主席感谢俄方一贯支持中方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将一如既往坚持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在谈到发展中俄关系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在涉藏问题上的立场。(8分)

材料二  中俄科技合作是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需性。俄罗斯已成为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国家之一。经过两国6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共同努力,中俄科技合作已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格局。

   (2)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中俄能够形成科技合作的格局。(8分)

 

查看答案

(18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

    材料二  我国内需不足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消费乏力。近年来。各方都在致力于刺激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上想主意、出政策、下工夫.但农村这“一大块”的内需似乎仍不太“听使唤”,始终在拖扩大内需的“后腿”。为有效扩大内需,最近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1)概括图1、图2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央提出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8分)

2009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发展”与“转变”的关系。

 

查看答案

(8分)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在电力结构中,火电比重偏高,核电、水电、风电等所占比重偏小,电力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发电、鼓励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同时,不断扩大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市场也刺激了国内新能源发电机组和零部件的生产,使得制造业更加趋于成熟,逐渐覆盖整个供应链。

阅读材料,分析国家鼓励新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意义。

 

查看答案

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历来把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的上述态度和做法。表明         (    )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C.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D.我国在处理国际社会各种矛盾和危机中起主导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