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会议和金融峰会,踏访纽约和匹兹堡两座城市,峰会之旅九千言展示中国理念。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诠释了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对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炽热追求。
——“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以3个“坚定不移”主张,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显示了中国着眼发展问题,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负责态度。
——“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做出努力。”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中国同各国携手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全面而精炼的展示在世界面前。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作简要分析。(12分)
(22分)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前金融危机中,网络经济一枝独秀。大学即将毕业的晓亮同学准备自主创业,筹资10万元成立一家网络公司。
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晓亮同学如何经营好该公司出谋划策(7分)
材料二 当前,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专家认为:“有目的地接触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放松,获得快乐,是孩子的权利。网络存在于现代社会,教会孩子们如何选择,用何种标准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
从政府职能角度,谈谈政府应如何使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放松,获得快乐。(9分)
材料三 随着“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你‘偷’了吗”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数百万都市白领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网友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而有的网友则觉得这是无聊的游戏,让人迷失。
(3)请从唯物论角度谈谈你对“网络偷菜”的认识。(6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努力实现2010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8分)
(2)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努力实现2010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8分)
2009年9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现是( )
①真理,能成为检验其他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②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科学,能解决实践中的任何具体问题 ④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办事情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对此正确理解的是( )
①这是西藏自治区人代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本地重大事务
②西藏自治区人代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③只有铲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④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