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上看,“授鱼不如授渔”是因为
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 按规律办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③ 亲身实践对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
④ 事物构成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5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27-28题。
27.5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8.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发展是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 中学
①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周式的循环运动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的认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提出了效率优先的理念;当前,又提出更加注重公平的理念。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A.当前收入差距的加大,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B.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从哲学上看,钱学森的话要求我们中学
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敢于肯定自我,坚决否认权威
C.关注客观实际,坚持与时俱进 D.善于标新立异,突破规律制约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反映了我国坚持
A.两点论,一分为二分析问题 B.重点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C.条件论,创造矛盾转化条件 D.阶段论,把握不同阶段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