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蓬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就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动力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要爱护环境

 

A 【解析】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属于哲理。“春江水暖鸭先知”, 用拟人手法说明认识来自实践,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A.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      

B. 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D.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查看答案

六年来,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台风、矿难、雪灾和地震的挑战,我国公共危机应急体系由创建到发展,在一次次考验中得到磨炼,在一次次教训总结中不断完善。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在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是客观对象显现自身的过程   

③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今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被外国人占领,是旧中国积弱积贫的必然命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这主要说明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查看答案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