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古今中外凡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典范。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其思考功夫就非常突出,牛顿把万物之间联系的共性加以提炼,最终把它确定为一种内在的东西,即引力联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这一思考是指
A.去粗取精 B.去伪存真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国家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分析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时说:“我们的很多项目上不去,不是因为实践不够,而是对经验总结不深刻,对对象分析不到位,大量的感性认识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对项目规律的认识总是若明若暗、似是而非,始终无法触及问题的实质,实现不了最后的跨越。”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6~17题。
1.材料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终点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组成部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④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理性认识对实践有重大作用,而感性认识是无用的
B.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D.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理性认识
人类基因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宣布,他们成功破译了老鼠的基因组密码。有意思的是,老鼠这种“低等动物”,竟有99%的基因与自诩“高等动物”的人相同,二者甚至都有“长尾巴的基因”。据此完成14~15题。
1.上述关于基因研究的成果说明
A.人类最终是能够完全认识整个世界的
B.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
C.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D.认识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2.通过对老鼠基因的研究,发现“低等动物”的老鼠和“高等动物”的人有很多基因是相同的。这说明
A.人们占有了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B.现象和本质不是直接合而为一的,而是相互区别和对立的
C.本质和现象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统一的
D.本质和现象既对立又统一
近几年,我国水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出现水域荒漠化趋势。专家指出:水域荒漠化,罪魁是污染;人们过度捕捞和超敏度繁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对现象发生的原因的认识是
A.科学理论 B.感性认识
C.理性认识 D.终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