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晏珠笔下,明月是近乎冷漠的不通人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在张泌笔下,明月却是这样善解人意:“多情唯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在不同诗人笔下,明月存在“无情”与“有情”的区别,这表明:
A.世界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 |
B.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
C.艺术创作的对象是艺术家独特主体意识的产物 |
D.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客观对象的背离 |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 B.①④ C,①② D.①③④
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随着观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X波段多普勒雷达的出现,今天气象部门能够每隔一小时提供一份气象预报,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这表明: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
B.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
C.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
D.正确的实践使人们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 |
材料三 中国和非洲友谊源远流长,基础坚实。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倡导不欺寡,不凌弱,从而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新中国的成立和非洲国家的独立开创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非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中国和非洲的发展振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进入新世纪,中非贸易发展迅速,见下表:
中非贸易基本情况
注:中国在加强务实合作的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附带任何条件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对非投资为非洲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5)上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中非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6)2009年2月10日一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亚非5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巩固友谊,深化合作,同迎挑战,共谋发展,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友好合作之旅。结合材料,说明中非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12分)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图表:2009年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授入情况
(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保
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
转变的必要性。(9分)
(3)结合材料和图表,从经济学角度看.怎样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