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4分)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6分)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10分) 2008年7月6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随着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的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37处。但正如下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漫画中的这种做法有何危害?对此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8分)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邓小平夫人卓琳、歼-10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新疆退休干部阿里帕·阿力马洪、盲文无国界组织创始人萨布利亚·坦贝肯、义务守护滇池农民张正祥、割肝救子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工人朱邦月、小岗村原书记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女大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等十人入选,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获得特别奖。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分析这些人物感动中国的原因。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把“文化教育”作为主题。据此回答29—30题。
29.两岸“三通”在两岸各界长达30年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双赢,而且在感情上血浓于水。从文化上看,这有利于
A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 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蕴,弘扬中华文化
C 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 增强中华文化的共性
30.一样的中秋,一样的月,一样的情。中秋赏月、中秋吃月饼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习俗。这从文化角度说明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内涵保持不变
④在台湾同胞的传统文化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的认同感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1月13日,以“博览红色经典 相约绿色家园”为主题的2009·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在南昌拉开帷幕。发展经色旅游有利于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③增强公民的爱国情操 ④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胡锦涛同志指出:“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要创新文化
①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 必须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
③需要博采众长 ④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