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是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主场城市(济宁)主题为“传承文化遗产,感悟魅力济宁”,来自海内外与会官员和嘉宾参加了“保护文化遗产万人签名广场活动”。关于文化遗产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文化遗产要挖掘、开发和利用
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③④ |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上述观点( )
A.承认了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 |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严禁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滥用港台腔、方言和不必要的外语,避免节目格调庸俗。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
B.价值观不同导致审美的多元化 |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不同 |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于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 |
B.6月28日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批准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
C.10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5关口 |
D.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
(19分)材料一:近几年,“庸俗、低俗、媚俗”文化通过互联网、电视、手机短信等传播平台肆意泛滥。“三俗”之风使社会核心价值观遭到扭曲,已成为社会的一道“文化毒瘤”。近日,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抵制“三俗”之风为标志,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新道德运动”。
材料二:由全国多家网站共同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大众传媒让虚拟世界中的人物走入现实。参加此次评选的候选人,均由网络推荐,都是原本散布民间、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网友的一次次“顶起”,让“小人物”广为人知。一个个敢于担当的“小人物”的不平凡事迹,透过媒体,牵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最敏感、最脆弱的东西——人性最本真的情与爱。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启示。(8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抵制“三俗”之风的必要性。( 11分)
(21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富贵病”了,不少二、三线城市正逐步驶入拥堵圈。面对这一日益“嚣张”的顽疾,各地纷纷开出“药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市功能和人口;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倡导现代交通理念,提倡绿色环保出行,开展文明交通活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现代交通管理水平;借鉴国外治理城市拥堵的经验,力求把握城市交通的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努力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1)结合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交通拥堵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的意义。(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