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材料一 2011年雨季的到来,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造成内涝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再次,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材料二 年年下雨年年涝,这是城市治理的失败,而失败之所以没成为成功之母,与责任承担机制的缺失有莫大的关系。近日,中共武汉市纪委21日发出通报,对造成武汉城区严重渍水的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相关责任人分别因为对防汛排渍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对东湖排渍不力等原因,被给予行政警告、记大过、撤职、降级等处分。据统计,今年因为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武汉是惟一展开问责行动的城市。问责城市内涝,武汉不仅是今年第一,恐怕也是近几十年的惟一。
材料三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把城市防涝作为重要的课题。经过专家的论证,在掌握了一定规律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在1972年规定:新建和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材料。依据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日本大阪案例馆,曾有一根最大直径达到12.5米的管子,这是大阪最大的下水管道模型。该馆馆长永井隆裕介绍,“车辆都能在下水管道中自由穿行。如此大直径的下水管道不仅解决了城市泄洪排水问题,还保证了城市污水处理。”此外,日本在城市地下广泛建立蓄水池。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10分)
(3)材料三中,日本治理内涝的经验为我国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了哪些唯物论启示?(8分)
为避免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2011年11月23日,欧盟委员会将提出有关欧盟17国发行欧元区债券的建议。多数国家认为这或成欧债危机“解药”,但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仍然反对发行欧元区债券。之所以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认识,是主要因为
A.各国对解决危机的提议认识不同 B. 各国所站的立场不同
C. 各国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不同 D.各国认识事物的思维能力不同
进入10月份,南方迎来了新一轮强降雨天气,多地再现城市内涝。今年入汛以来,此类“雨后习惯性瘫痪”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00多个。而近十年来,一下雨就面临“汪洋大海”的状态,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顽疾。这说明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事物变化发展无常
③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④人类一直在努力改变着规律,为人类造福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时谈到, 有的领导干部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不敏锐,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应对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这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上述“拍脑袋决策”的做法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不可知论
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这说明意识具有
A. 主动创造性 B. 自觉选择性
C. 目的性和计划性 D. 直接现实性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也能够实现,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绝对静止论 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