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据此材料,回答5-6题
1.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C.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2011年9月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登一项研究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化合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坐井观天 B.削足适履 C.庖丁解牛 D.刻舟求剑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道德模范闪耀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 理想信念对道德模范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13分)东部某市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循环经济。把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做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分析说东部某市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9分)
(2)简要说明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