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
绿色未来”。该图是《让地球绿起来》的宣传画,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一切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 规律可以被人认识
C.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
D.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颜色的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A. 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 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 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 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下列对哲学的派别判断正确的是
①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主观唯心主义
④我思故我在——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庄子曰:“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精神不是万能的 B.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C.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 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答6~7题。
1.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问题
C.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 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D. 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