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该漫画启示我们,意识具有
A.计划性 B.目的性
C.自觉选择性 D.主动创造性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关于运动的说法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依次属于
A.辩证法、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诡辩论、客观唯心主义
C.诡辩论、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法、诡辩论、主观唯心主义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