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俗语、谚语、诗句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回答5-9题。
1.“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梅雪争春未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一切要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 D.任何事物都是有优缺点的
3.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无动无静,无静无动 D.飞矢不动
4.“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下列名言中与这副对联蕴涵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孙子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这启示我们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 ②要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
③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回答3-4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材料一:某地区各种所有制企业数量情况
年份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非公有制企业 |
混合所有制企业 |
1999 |
35家 |
22家 |
18家 |
5家 |
2009 |
5家 |
8家 |
42家 |
60家 |
材料二:该地区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年份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非公有制企业 |
混合所有制企业 |
失业率 |
1999 |
23% |
25% |
34% |
10% |
8% |
2009 |
5% |
10% |
40% |
44% |
1% |
材料三: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2010年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在目前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双方矛盾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心态应该适当调整一下。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期望太高。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一方面要找适合自己的,另一方面也要适应现实,并非一定要去大企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调整就业心态。(8分)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展望了我国未来五年的民生工程,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外需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沿海部分地区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必须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要发挥消费的作用,就必须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没有民生的进一步完善,国内消费需求很难持续扩大。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维修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事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