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汶川地震到云南盈江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地震发生人类能否准确预测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18—21题。
1.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网上一则消息开始疯传,称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预测出来了。果真如此吗?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10秒预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也绝无此事……”陈局长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
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③④ B.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地震发生时,会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破坏力较小,但速度相对较快,横波破坏力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数十秒对较远地区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应对时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地震的成功预警来源于地震活动的规律性
B.地震预警是人们改造客观规律的结果
C.地震预警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认识地震规律的程度,决定着地震预警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3.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
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
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
4.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中国、法国、拉美等拥有核电站的国家纷纷检查本国的核设施安全,完善应对核事故的紧急预案。对核设施的安全检查活动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核安全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认识具有创新性,核安全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核安全认识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试管婴儿之父”、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回答16—17题。
1.早在1978年就出现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从此“试管婴儿技术”造福人类。这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复制”
2.距第一名试管婴儿出生已有32年,时隔这么久才为罗伯特·爱德华兹颁奖,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真理需要实践检验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
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漫画《你敢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蕴涵着一定的哲学寓意。下面名言中与图中蕴涵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A.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思问录•外篇》)
B.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河南程氏遗书》)
C.有形之类,在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另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它要求人们具备理论创新和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去实践。这体现了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