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12分)
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8分)
(2)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8分)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据此回答29-30题。
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并没有清晰的界限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美国天文学家汤博1930年发现了被认为是太阳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但到了1951年,美国人柯伊伯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的假说。2005年,不断被发现的小天体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行星定义和冥王星地位。2006年8月24日,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被人们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降为8颗。这说明
A.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永远不会过时 |
B.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C.人们不断制造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
D.在实践中推翻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回答25—28题。
1.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2.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
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
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4.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材料说明的主要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回答23—24题。
1.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
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D.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
2.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据此回答20-22题。
1.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
2.“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3.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