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属于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
①理论 ②道德 ③科学技术 ④信仰 ⑤语言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有“中华帝国古今工艺的总汇”之称。初刊于1637年,传到国外被译出日、英、法等多种外国文字。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直到20世纪才从日本寻回。回答下列各题。
1.《天工开物》在我国和别国的不同命运,说明( )
A.文化无处不在
B.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C.不同国家文化完全不同
D.文化呈现出各具特有的色彩
2.只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被“大业文人”弃置案头,而到乾嘉年间则被禁毁,以致湮没失传近300年。这说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落后的思想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C.人的文化素养是对生活的体验 D.不同文化对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不同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表明(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互补性
C.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根本途径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人类社会惧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在2009年全国高考中,四川一考生用甲骨文写作文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起源看,我国的甲骨文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这说明( )
A. 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 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材料一:表1:我国各地区农民工数量、占全国比重、月均收入及增长率
图一:我国各地区农民工流向变化
注:以上数据摘自《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表1和图1反映的经济现象(5分)
材料二:网上有这样一个帖子:“我们是属于传统产业的服装厂,现在浙江本地工人越来越难招。工人工资待遇要求高,又想轻松,企业管理难度很大。有时工人工作不认真,产品品质控制不好,企业想通过罚款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可一罚款工人就走人不做了,加剧了企业用工难题。做企业真的好难!”
(2)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企业困境的成因及对策。(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