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商隐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想用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我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 )
A、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13-14题。
1.“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2.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
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句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
A、真理具有条件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
C、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D、认识具有无限性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山河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愁思。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C、存在决定思维 D、思维是对存在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