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8分)“民富”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热词之一。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强国之道,...

(18分)“民富”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热词之一。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强国之道,藏富于民”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之一,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乙同学:国家应该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民富。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民富”目标。(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的正确性。(6分)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老百姓精神“富起来”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民富”奠定经济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②“民富”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了正确的价值选择。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③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日前农村水利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所谓“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缺位问题,尽管利用国家投入修建了水库、主渠道等,但却难以通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大财政预算内投入,以“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培养

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农田水利建设技术管理人员队伍;把“最后一公里”作为农田水利建设重中之重来抓。

【注: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最后一公里”农田水利建设?(6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支持“最后一公里”农田水利建设?(8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民族地区GDP、财政收入增速每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路、水路建设投入是“十五”时期的2.2倍,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两基”人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覆盖率达到98.5%,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绚丽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文化。这些具有原生性、唯一性、神秘性、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和群众参与性的民族文化,使民族地区成为大型的生态博物馆,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影响,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探寻“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拯救并实现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再生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查看答案

新时代的活雷锋郭明义对于什么是幸福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话语虽然朴素,但却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下列名言与郭明义这些话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B.知足常乐,终身不辱

C.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查看答案

中印建交60年来,两国关系有过起伏,但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流。当前,中印关系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代替不了曲折性

C.承认矛盾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查看答案

必须大力发展铁路,这对于资源节约型社会有极大的意义,举例来说,同样的运输量,铁路建设占地是高速公路占地的1/10。然而,高铁修建又带来了一些运输安全隐患,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各地涌现出一批土专家,如“正点专家”“对标专家”“操纵专家”等。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正确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规律的制约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C.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