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中央经济...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明确提出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把“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国2010年政府的货币政策将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将对过热的经济形势以及明显的通货膨胀有较大的降温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时候农村改革的实践需要,中央分别发布了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九个“中央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正确的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这九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1)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一,2010年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调整“货币政策”?(1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九个“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6分)

 

(1)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政府调整了货币政策。(2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2分)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必须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2分) ③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2分)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将对过热的经济形势以及明显的通货膨胀有较大的降温作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2分) (2)①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分) ②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分) ③中央发布了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分) ④“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指出: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为此,要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立足发展全局,创造环境,围绕“调结构、促转变”主题,牢牢扭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核心发展经济;要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放宽民营资本投资的限制,政府投资 注意向民生、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倾斜,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材料二: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游业在经济寒冬中一枝独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游戏直接相关的超过60%,网络暴力、色情游戏以及淫秽色情网页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于2009年12月15日发布了《关于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将加强宣传教育、集中清理网站、深入查办案件、抓好源头治理、强化技术防范、严格问责制度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创造一个纯净的网络世界,构建绿色、健康与和谐的网络环境。

(1)材料一中广东省委的经济方针体现了哪些辩证法观点?(12分)

(2)请你运用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二的认识。(16分)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断章取义

C.士隔三日,刮目相看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

①我国五十年代末期出现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②最新版的精美假钞

③计算机算命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④

 

查看答案

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段话说明

A.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局部功能之和

B.整体影响部分

C.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用

D.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

 

查看答案

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述已见。这说明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