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①人们对砷元素毒性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③科学家的研究试验使砷元素与某些生命体建立起了有利联系 ④砷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破解“蜀道难”,四川亮出大气魄。2010 年5月12日,成灌高铁正式运营。短短18个月的建设工期,成灌高铁长龙在川西平原横空出世,16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造就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这告诉我们
A.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促进社会发展
B.人类可以发挥创造力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C.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能提高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导致人们总无法准确认识联系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的要求,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并考虑到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4月20日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这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③把握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有利于事物向预想的方向发展 ④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连遭强震海啸自然灾害。“预测”是地震科学的最高境界。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通常情况下,预测的时间段要跨越10年至30年左右。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②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④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庆鹏2010年8月4日透露,2010年以来,我国已有7.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9721千公顷,受灾人口1.4亿人,因灾死亡已达400多亿元,较常年多3倍。对这样一个结果,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治水害,先治水利!”。“治水害,先治水利”说明
A. 水害与水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B. 在治水的问题上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在治水的问题上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性
D. 治水必须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
中微子是宇宙间的“隐身人”,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此尽管每秒有上万亿个中微子穿过我们的身体,但我们很难发现它的踪影。早在1930年著名物理学家泡利(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就预言了这种神秘粒子的存在,但科学家用了25年的时间才证实了这一预言。这主要体现了
A.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联系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