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中国文人中有着独特的内涵。“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总有些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思路正确打胜仗,思路错误打败仗,没有思路打乱仗。”这句话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说明了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B.只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C.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09年7月9日19时19分13秒,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发生6.0级地震,震中距姚安县城约16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人们对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进行测定说明
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C.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 |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都是正确的 |
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这种动物,人们却常看到龙的形象,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这一情形表明
①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②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③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④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出某种物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正确表述运动、静止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一定是无条件的 |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