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6分)

 

(1)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每点3分,共12分) (2)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进文化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每点3分,共6分) 【解析】本题以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知识的理解。(1)文化创新可以从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错误倾向等方面加以分析。(2)文化创新的作用可以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两个方面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6月10日,意大利首都罗马音乐公园内人头攒动、灯火通明,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戏曲艺术家们为当地观众奉献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随着民乐合奏《黄梅雅韵》悠扬乐声的响起,人们期盼已久的“国粹徽风——中国·安徽金曲演唱会”闪亮登场,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安徽周”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以“展现魅力安徽、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安徽周活动是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安徽省今年在境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活动,旨在通过在意大利举行经贸洽谈、旅游推介、文艺演出和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安徽和意大利的友好关系,促进双方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提高安徽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推动中意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4分)

(2)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12分)

 

查看答案

某中学以“纪念学校建校60周年”为主题的艺术节日前隆重开幕。本届艺术节有“纪念建校60周年”校园歌曲大家唱、校徽设计大赛、插花艺术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还有摄影、书画大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全面展现了各班学生的艺术风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同学们的精神力量,凸显出该校校园文化生活的独特意味,展示了该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的看法。

 

查看答案

2011年10月22日,第四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开幕,中国农民歌会是为全国农民专门打造的农民文化盛会。在四届农民歌会中,农民一直是舞台的主角,歌会“农味”十足,精彩纷呈,唱响了勤劳致富之歌、幸福希望之歌、时代艺术之歌,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B.农民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

D.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查看答案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有利于实现文化走向统一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可以推翻传统、从头再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