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1)材料一中的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是什么观点?(2分)
(3)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二中的观点进行分析。(8分)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
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 |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
①主观能动性
②直接现实性
③社会历史性
④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D.①④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